Monday, June 27, 2016

Atlas其九:From Plantagenet to Tudor, 英法相互敌视的由来

和妹纸一起出去旅行的时候发现对方对于为嘛英格兰和法兰西常年对撕无法理解,外加英格兰这次公投的结果,忽然觉得我可以八卦一点关于英格兰和法国为嘛互相看不起最后还有英法百年战争这回事。
另外首先声明本人对于这段历史其实看的不精,或者说这段历史的破事太多时间跨度太长,我也只能写一点我自己知道的。
另外就是鄙人既没有在英国呆过也没有在法国呆过,不过是兴趣爱好是八卦死人的历史(想到上次和扬扬一起逛书店看到里面厚厚的关于Queen Anne和Sarah Churchill的八卦史忽然觉得这个是不是我的3.0版会干的事情),然后我就挂着羊头卖狗肉的来八卦一下英法之间的恩恩怨怨。
其实说白了,就是抢地。
我觉得英法之间的仇恨应该是从安茹帝国开始的,不过说到安茹帝国就不能不说到诺曼征服(Norman Conquest)。
首先承认我对pre-conquest基本一无所知,只听说过有一个很有名的Anglo-Saxon国王别称Edward the Confessor。我也不知道他干过啥,除了修修道院和教堂以外。
不过他有一个沾亲带故的亲戚,William, the Duke of Normandy。
然后William of Normandy打败了Edward the Confessor的继任者,然后就成了英格兰的国王。
由于William是诺曼人,于是这一段就叫Norman Conquest。
然后英格兰就进入了post-conquest历史。
诺曼征服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改朝换代,更加在于把整个法国的贵族系统搬到了英格兰,并且深刻的影响了英语。
比如beef,mutton,这些词汇,全是来自法语,理由是从前牛肉羊肉这些东西比较贵,只有贵族吃得起,而贵族又都是一群法国人,于是乎就都是用法语名字。
而鸡肉这种便宜的东西,就是直接用英文了。因为穷人也能吃。
然后冷知识是,要想知道一个东西在11世纪的英国是否昂贵,请对比英文名称与法文名称。
同样的英语里面的骑士精神这个单词,和法语里面的马长得也差不多,发音也差不多。
好了,扯到这里。请会法文的同学补充。我表示我还在努力入门我的法语,呵呵,只能扒这么多了。
然后他们家掌握的地盘是这样的:
(然后William the Conqueror的妻子是弗兰德的玛蒂尔达,因为在这个故事中没啥重要性就不写了)
然后William 的继任者是英格兰的亨利一世(妻子是苏格兰的玛蒂尔达,在这个故事中间仍然缺乏重要性)。
亨利一世有着一长串的私生子,却只有两个婚生的孩子,William和Matilda。一男一女。
然而儿子死在了从诺曼底回英格兰的路上。
然后亨利一世就只剩一个女儿了。
英格兰当时的王位继承也没有说女儿不能继位。
然后亨利一世就决定了这个女儿要继承王位了。
然而由于当年的国王是要自己上战场砍人的,各大贵族家族都很好奇的在yy这个女儿要怎么带兵出去砍人。
来八卦一下Matilda。该妹子在12岁的时候嫁给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当然8岁就订婚了然后就搬到德国去了),然后就成了皇后了(12世纪12岁的皇后,嗯)。然后该妹子在15岁就作为皇后开始进行外交谈判,16岁成了意大利的摄政。(然后我来默默捂个脸,我16岁在干啥啊摔)
然后在23岁开始了第一次守寡。
守寡以后就收了包回了英国了。
然后她爸就要她即成英格兰国王的王冠。虽然很多人都觉得她爸并不真的想让她继承,倒是真心希望她快点生个儿子继承英格兰。
然后为了达成要外孙这个心愿,英格兰的亨利一世把Matilda嫁给了Geoffrey of Anjou。嫁女儿的另外的含义就是联姻,因为安茹就在诺曼底南边,这样的联姻可以保护诺曼底公国的边境线。
请大家记得这个Poitou(中文名字是普瓦图,简直不知道是怎么译的),因为在后面还会提到的。
(然后这对夫妻之间是怎么折腾的鸡飞狗跳的我就不写了,因为和英法敌视关系不大,大家知道他们有儿子就可以了。)
这个儿子叫亨利。
和他外公的名字一样。
然后该少年尚未长大,他的外公,即英格兰的亨利一世就死了。
中间我就省略Matilda the Empress和她的表兄弟Stephen之间的各种战争与狗血了。只是在这里提一下一度Matilda the Empress和Robert of Gloucester的联合一度让她几乎成为了女王,直到愤怒的伦敦市民把她赶出去了,理由是她表现的不像个女人。具体表现在她作为一个女人,竟然会不听她宫廷里的男人(当然这些男人们的rank都比她低啦)的建议。忽然在想这是不是直男癌的源泉。更多请戳这个BBC的母老虎的纪录片(话说,为什么中文是母老虎,英文确实she wolf)。
总之就是英格兰被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和这两个人背后的不同的利益集团拖进了内战,最后双方妥协的结果就是在Stephen死掉以后由Matilda the Empress的儿子,Henry,来继承英格兰的王位。
(我继续省略Matilda of Boulogne在整个过程中的角色,不然就写不完了)
然后英格兰就有了亨利二世。
该亨利二世继承了英格兰王国,诺曼底公国,和他爸的Anjou的领地。
另外八卦一下,他爸,Geoffrey of Anjou,喜欢把金雀花(plantagenet)别在帽子上,然后外加Geoffrey人长得很帅,然后就有了一种名人效应。然后他家就直接把姓氏改成了Plantagenet。然后随着亨利二世的继位,英格兰正式进入了金雀花王朝(House of Plantagenet)(为什么我想到了英国现在的温莎王朝的这个故事,记得以前还有专门的一篇博客讨论凯特和威廉的长子的姓氏到底是什么,外加英国当年伊丽莎白二世结婚的时候在Queen Dowager Mary的推动下通过了一个法案规定未来的查尔斯王储的姓氏,然后觉得果然国外的王室好玩的事情真多。另外八卦一下为什么凯特总被称为王妃即使她的封号只是一个royal Dutchess,估计这钥匙换到Isabella Neville身上就会直接成为英格兰内战的导火索了)。之后即使是House of Lancaster或者House of York,姓氏仍然是Plantagenet。这个姓氏的结束是在于英格兰的亨利七世(Henry Tudor)囚死了George of Clarence没有夭折的儿子,Edward of Warwick(话说Warwick的继承也是一个可以八卦的故事,从Beauchamp到Neville到Plantagenet,虽然我到目前为止还没把英格兰的头衔继承研究的很清楚)之后就结束了。当然如果还有人记得电视剧《都铎王朝》里面亨利八世迫害Pole家的长子和当红衣主教的次子
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的妈, Margaret Pole,Countess of Salisbury,是George of Clarence和Isabella Neville活下来的女儿。这个血统给了他们兄弟英格兰王位的继承权,然后他们两就成了不得不死。
(这货估计没有这种家庭背景也没法成为亨利八世的女儿,玛丽公主的家庭教师吧)
(我忽然想到Salisbery也是从诺曼征服就开始了的大贵族家族,话说这个头衔是怎么从Neville到了Pole的忽然很好奇。不过Richard Neville和Anne the Beauchamp的婚姻简直就是中世纪的婚配典范了,除了没有儿子)
然后我怎么又扯了这么多和这个时代没什么关系的。
回到主线,英格兰的亨利二世。
该货在法国谈判的时候,被当时的法国王后,Eleanor of Aquitaine看中了。关于这个Eleanor of Aquitaine,本人也是传奇人物。作为Poitou(前文提及过的)和Aquitaine的女继承人,12岁嫁给了法国国王,却一点都不喜欢自己的老公,嫌弃法国的路易七世太沉闷太无趣,像个和尚,然后在和路易一起随十字军远征的时候和她的叔叔,king of Jerusalem(这个王国最后也是死在了一个女人的婚姻上,anyway,这个留着以后再八卦)引起了不少流言蜚语。这个另外再写好了,我记得我一个感恩节假期看了关于这个女人的四本书。
总之,就是Eleanor看上了Henry,然后就和路易离婚了(第二次申请离婚终于成功了,然后想到了之前看到的惊现马太福音的最拽判决,觉得原告真应该继续努力像Eleanor of Aquitaine学习,说不定哪天就成功了呢,当然还要找一个更拽的男人,比如Henry Plantagenet这样的back up自己的请求),然后第一时间飞快的跑回了自己的领地Poitou(这里再八卦一下,当初Eleanor的爹把Eleanor嫁个路易的时候是希望法国能够保护自己女儿的公国,但是同样的他们的marriage contract里面规定了如果Eleanor因为任何原因不再是法国王后,所有的公国的领土仍然归Eleanor而不是French Crown。论一个好的婚前协议的重要性!),然后和Henry结了婚。
然后,通过这段婚姻,英格兰的亨利二世成功的建立了安茹帝国.

然后同时开启了英法相互敌视的历史。
请大家看地图。理由很简单:亨利二世掌握了法国的大把的土地,成了法国最大的领主。
同时英国的王冠又给他了royal rank。
简言之,他在地位上不输法国国王,在实力上又完胜法国国王。
还抢了法国国王的老婆。
我觉得法国国王因此不爽好像也没什么问题。
之后又发生了一件事情,Eleanor of Aquitaine和亨利二世闹翻了(原因不写了,有的说是Rosamond the fair有的说是因为权利,因为这段历史缺少记载就成了纯纯的八卦,我就不写了)然后和她的前夫联合起来准备利用她和Henry的儿子们,比如之后的狮心王理查(就是后来罗宾汉里面的那个狮心王)来准备造反,虽然最后没成功但是也足以加剧英法敌视了。
亨利二世死了以后,狮心王理查继承了这个安茹帝国。
然而这个英国国王从继位到死在英国也只呆了8个月(继位以前是Duke of Aquitaine,和他妈Eleanor of Aquitaine一起呆在现在的法国南部,他妈的故乡,娶得也是navarre的公主。
加一点关于Navarre的事情,原本是西班牙和法国之间的小国,但是地理上战略位置很重要。我一直记得Navarre是随着Henry de Bourbon 和Margarat Valois的婚姻并进了法国(想围观的请见我的博文:风中的女王中的美第奇),但是为什么Navarre现在在西班牙的版图里面,完全不理解啊。anyway扯多了。另外推荐一个电视剧,伊莎贝尔,讲的是Castille和Aragon的王冠是怎么实现合并的,不过觉得Catalan也是个挺好玩的故事的大家有兴趣去看阿拉贡王室的八卦故事吧啊哈哈哈哈。请原谅我就是个喜欢八卦死人的蛇精病,或者说是我遗传课留下来的后遗症,毕竟老师带头八卦欧洲王室二三事当学生的怎么可能会一点都不学到呢啦啦啦啦)。
八卦远了。
狮心王理查对于英国就干过两件事,第一件事,让他妈,Eleanor of Aquitaine掌权,证明了Eleanor是个很好的统治者;第二件事,找英国人要钱,理由是远征。
最后竟然就死在了远征回家的路上了。
还是在交了赎金以后死的。
真可惜,浪费钱啊,反正都是要死的。
然后继位的是他弟弟,无敌王约翰。
之所以说他是无地,是因为在他爸亨利二世分封的时候他哥哥们把地都分完了,然后就没地封给他了。
倒霉的幼子,尤其是当妈的还很不喜欢这个幼子。
anyway
总之这孩子很倒霉,接了他哥给他留的一个烂摊子,因为他不停的要钱要钱把国库都要搞空了。而且法国这个时候还在不停的蚕食英国在法国的领土。于是乎英国的贵族们很不开心,觉得又穷又没面子。然后他们就开始怪国王不好。
然后忍无可忍的英国贵族就逼迫着国王签了大宪章(magna carta)。当然Magna Carta从各种意义上也只是保证了寡头政治的存在,和现在宣传的什么人人平等的宪法精神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真不知道说Magna Carta是宪法鼻祖的人脑子里面晃一晃会不会听到海洋的声音。
然后这位国王就成了历史上的bad king John。
据说是因为名声太臭,以至于后来的英国国王没有叫John的了(另一个不会出现的名字是Albert,根据维多利亚女王的遗愿)。
当然他的太太,Isabella of Angoulême,也没有把他的名声变得更好。Isabella的毕生的愿望就是保住英国在法国的领土,包括她在King John死了以后再嫁Hugh X of Lusignan都是这个目的,然而她能做的却只是眼睁睁的看着英国失去在法国的领土。有的说法是她生不逢时,有的说是因为她的外交政策越帮越忙。据说死的时候她都要被气死了,然而在英国国内,大家仍然觉得她是个祸水,别称是more Jezebel than Isabel.关于Jezebel的不了解的可以去看圣经(吐槽我觉得写Jezebel的这个故事的人简直就是智商捉急,看看写安乐公主的故事的中国人写的多有美感,而不是这个故事的满满的傻逼感。不想看书的可以戳这个视频)。
我特么的又扯远了,还顺便开黑了。alas。
然后跳过Isabella of Angouleme和King John的儿子,英格兰的亨利三世好了。因为这货基本算是最默默无闻的英国国王,除了有一个不受欢迎的法国王后,Isabel of Province。别人对于普罗旺斯的伊莎贝尔的评价就是这货作为一个英国王后,从始至终就没能融入英国贵族的圈子。
然后进入他们的儿子,英格兰的爱德华一世,别称长腿的爱德华,或者Hammer of the Scots(苏格兰的锤子??)
爱德华一世的最著名的事情基本与法国领土无关,而在于征服了威尔士,并且将儿子封为了威尔士的亲王(记得他刚征服威尔士的时候威尔士的贵族要求他们有一个没有过错的人作为他们的领主,然后正好爱德华一世的王室婴儿刚刚出生,于是乎这个婴儿,因为满足没有过错这一条,就成了威尔士的王子。我也不知道这个故事是真的还是假的。不过想到这个婴儿后来长大以后是个在当时看来十恶不赦的同性恋的话估计这个故事要是真的也是挺讽刺的。呵呵。历史就是这么好玩)。另外就是把苏格兰人打的很惨了(不然怎么叫hammer of  the Scots),有兴趣的话去看电影《勇敢的心》讲的就是William Wallace领导的独立运动。这和法国关系有限就不讲了,虽然英格兰想征服苏格兰的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不喜欢苏格兰和法国联合的政策,总有一种后院埋了一个炸药包的感觉。
然后爱德华一世最后就死在这件事情上了。
然后爱德华二世即位了。
然后一场王室撕逼大戏正式开始上演。
首先是爱德华一世在他的王储的小时候给王储找了一群陪读,其中包括Piers Gaveston,和Huge Despencer。
一开始这两个少年,尤其是Piers Gaveston还是很招人喜欢的。
直到有一天,爱德华一世觉得不对劲了。觉得王储经常表现得不像个男人,和Gaveston还过于亲密。
然后就被流放了。
然后过了一段时间又回英格兰了。
然后又被流放了。
然后爱德华一世死了。
然后他又回来了,然后还被继位的新国王,爱德华二世,封为了伯爵。
然后爱德华二世娶了法国的伊莎贝拉,也就是他继母(Margaret of France)的娘家的侄女。
然而伊莎贝拉讨厌Gaveston,Gaveston也讨厌她。外加本来应该归英格兰王后的财产还在Margaret of France的手上,伊莎贝拉一开始都没有自己的household,而且很穷。与此同时Gaveston越来越富。
然后互相就更加不爽了。
然后英国的大贵族们不爽爱德华二世,一方面是Piers越来越跋扈,另一方面是被爱德华一世收拾的服服帖帖的苏格兰竟然这个时候又复国了。
然后英格兰的大贵族们觉得受到了奇耻大辱,然后怪罪Gaveston。
然后Gaveston又被流放了。
然而爱德华二世难以忍受没有他心爱的男人的日子。
然后Gaveston又回来了。
然后愤怒的英国贵族们就开始Gaveston走到哪里就追到哪里,不砍他的头不罢休。
然后爱德华二世为了保护自己的心上人就一路和自己的心上人一起跑。
然后倒霉的伊莎贝拉就被拖着到处跑。
在这个过程中她生下来了她的长子,也叫爱德华,后来的爱德华三世。
然而不管爱德华二世多么的努力,Gaveston还是丢了脑袋。
然后爱德华童年的玩伴,Huge Despencer,适时的安抚了国王,然后成了国王的新宠。
(省略一万字Edward和Huge都干了些啥对不起Isabella的事情)
然后伊莎贝拉几乎被Huge Despencer囚禁了。
然后英国和法国又开始战争了。起因是因为英国国王作为法国的领主并没有尽到领主的义务(大概就是类似于中国的朝见之类的)。
然后伊莎贝拉就代表英国去和法国国王,也就是她哥哥,谈判(省略一万字她怎么争取到这个机会的)。
然后经过她的努力,达成了一个妥协方案。其中一部分是她的长子,英国的王储,要来朝见法国国王。
然后爱德华二世就这么把他的长子放走了。
然后伊莎贝拉在某一个宴会上遇到了当时的Hainault Countess Dowager,然后两个女人合计的结果就是Edward, Prince of Wales和Philippa of Hainault的联姻。当然这段联姻中间Philippa的嫁妆比较特殊:是一支入侵英格兰的军队。
然后伊莎贝拉就带着她的儿子和她的情人,Roger Motimer上路杀回英国了。
然后爱德华二世看到自己的王后带着军队回来的第一反应是,收拾了金银珠宝,带上Despencer家的人,跑。
然后跑的不够快,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马鞍里面金子太多跑不动。
然后被抓到了。
然后省略其下关于爱德华二世,法国的伊莎贝拉,和英国的爱德华三世之间的撕逼。有兴趣的请戳She Wolves: Isabella and Margaret。只提及一下结果,由于伊莎贝拉的公开的情人外加入侵英格兰的关系,她在历史上常常被看成she wolf,即又一个法国的母老虎(Eleanor of Aquitaine之后)。
重要的是伊莎贝拉那些做过法国国王的哥哥们,没一个有儿子。
然后瞬间卡佩王朝后继无人。
然后伊莎贝拉的儿子,英格兰的爱德华三世,觉得我应该继承法国王冠,谁要我妈是法国公主呢。
法国人并不鸟爱德华三世,让Philip of Valois, Duke of Orleans继位了。
然后爱德华三世不开心,然后就此接着展开战争。
当然结果很成功。大家看下图1337和1360英国在法国的领土对比。
当然法国人很不开心。
不开心就这么忍着吧。因为没实力。
当然英国的代价也挺大的,比如丢了一个太子,然后不得不使得太子的年幼的长子继位。
然后跳过在这个问题上没存在感的理查二世和亨利四世。这两货的存在感全在自己国家内耗上。只是提及一下亨利四世把英国带进House of Lancaster的时代。
然后接着进入在这个问题上很有存在感的亨利五世。
著名的Battle of Agincourt, 是他重新获取法国领土的战争进程的一个部分。当然Agincourt的最重大的意义在与在军事上职业军人取代了贵族在战场上的地位。这算是一个军事史上重大转折吧。我的个人观点是这个为将来贵族的衰败满满的全是伏笔。
扯远了。总之就是他很荣耀的在他眼里光复了自己祖先的领土(参见亨利二世),然后还娶到了法国的公主,Catherine de Valois, 并且成了法国王冠的继承人。
当然不得不说亨利五世的运气真的超级好。
他的对手,法国的查理六世,神经不正常。不正常的表现在于,他觉得他自己是玻璃做的,所以是属于易碎物品。
然后觉得自己不能去和英格兰的亨利五世进行军事上的对决。
然后就签了一系列在法国人眼里丧权辱国的条约。
当然他的女儿,Catherine de Valois,目测也是继承了这个遗传的精神问题,所以她和亨利五世的儿子,未来的亨利六世,精神也不太正常。
当然这是后话,在当时人的眼中,尤其是英格兰的贵族的眼中,亨利五世绝对是英雄。
然而亨利五世死的很早,有的说法是癌症。
然后他死了以后,他和Catherine de Valois的一岁的幼子继位,成了英格兰的亨利六世。
然后他又一个贵族议会作为他的摄政,带头的是Duke of Bedford,他的叔叔。然后此事的英国仍然在继续和法国战争,接着争夺地盘。
然而不幸的事情势对于英格兰急转直下,在认为自己是个玻璃的狠脆弱的法国的查理六世挂掉以后法国人拥立了他们太子的儿子,即位法国的查理七世。此时不甘心的法国人民在圣女贞德(Joan of Arc,不知道圣女这是从哪里翻译出来的,不就是个村姑么,最后还被当成巫婆烧死了)的带领下把大部分英国在法国的领土都抢了回来(参见1453的地图)。
然后英国觉得这个战争越来越吃亏,还越来越好钱,最后就放弃了。
就此英法百年战争结束。
当然法国人在战争结束以前就把Joan ofArc绑起来当成女巫烧了。
然而即使法国人抢到了所有的地盘法国人还是异常的怨恨。
英国人觉得法国本来很多地盘都是我们祖先传给我们的凭什么你们抢走。
然后小规模的战争继续,直到英格兰的玛丽一世(血腥玛丽)在支持她老公,西班牙的菲利普二世的战争中失去了英格兰在欧洲大陆最后的据点,加莱。
当然伊丽莎白一世以后的海军的崛起也不需要陆地上的据点了。
然而目测即使这些已经被遗忘英法之间好像还是怎么看怎么不顺眼。
然后就成了习惯性相互的敌视?也许是因为文化不同吧。感觉和中国南北差异有点像。
==================================================
忽然想到既然写到了Joan ofArc,Catherine de Valois和John, Duke of Bedford,就来多写一点好了,关于我觉得英格兰历史上最精彩的玫瑰战争的起源,与结束。
追溯到爱德华三世,这货的长子,黑太子爱德华,是个很有能力的贵族,可惜死的比他爹早。爱德华三世还有两个儿子(无关的省略),John of Gaunt, Duke of Lancaster, 和Edmund of Langley, Duke of York。
然后他和Joan of Kent的儿子继承Edward III的王位成了Richard II。
然而该少年由于他有着非常强的君权神授的信念(据说是英国历史上国王中间这个信念最强的),然后搞不好与他堂兄弟Henry Bolingbrook(John of Gaunt, Duke of Lancaster的儿子),然后就把Henry Bolingbrook流放了。然后Henry Bolingbrook就带着军队打回来了。然后Henry Bolingbrook赢了,然后就是亨利四世,开启了House of Lancaster。
然后Edmund of Langley的小儿子有一个儿子,Richard, 3rd Duke of York, 和亨利六世是同时代的人。
他曾经很想成为英国的国王,然而他的野心超过能力吓坏了英国的贵族,妥协的结果是亨利六世死掉以后他成为亨利六世的继承人。
然而亨利六世的王后,Margaret of Anjou(another French that goes down as She-wolf in English history)不开心了,因为这意味着她的儿子,Prince Edward,会失去一切。
BTW,这个Margaret of Anjou和亨利六世的联姻本来的意图是终结英法百年战争。然而由于亨利六世的软弱导致的Margaret的强势,反而在英格兰国内引起了更大的骚动,最后演变成了内战。这场内战在莎士比亚的演绎下,成了玫瑰战争。
另外再来八卦一下Duke of Bedford的妻子,Jacquetta of Luxembourg, Dutchess of Bedford。她是当时陪同Margaret of Anjou一起嫁过来的女官,算是Margaret of Anjou在英国宫廷最好的朋友。她家本来是法国的封臣,在Joan of Arc被处死以前,曾经在她家被监禁了一年多,传说之中她和Joan of Arc是好朋友。这是不是能够解释为嘛她养出来的女儿离经叛道。她在John of Lancaster死了以后私自下嫁了Richard Woodville,然后最大的女儿就是Elizabeth Woodville。估计看过the White Queen的都应该不陌生(当然这个电视剧瞎扯多,真事少,大家认认脸就好了,别当真,里面最真的估计是被Woodville家的人烧掉的Margaret of Anjou的画像。那个绝对是高仿。)。
然后Catherine de Valois, 她也是在守寡以后秘密结婚,这场婚姻几乎在英国议会引起地震。她下嫁的对象是,Owen Tudor,一个爱尔兰的宫廷里面的男仆。
有没有觉得Tudor这个姓氏很熟悉。这个就是后来英格兰的都铎王朝的开始的地方。
(瞬间满满的逆袭感)
回到玫瑰战争的主线。Richard of York是一个灾难一样的存在,以至于他死了以后并且由他高大帅气的儿子Edward of York继承了这个家族以后House of York的成功速度快了很多,当然这里面包括Richard Neville, Warwick the King Maker的支持。
然而Warwick the King Maker最后却在把Edward of York推上王位以后因为Elizabeth Woodville为导火索两个人最后闹翻。
当然我觉得比Richard Neville更有传奇色彩的是Anne Neville,他的小女儿。
啊啊啊啊不写了,再写王室八卦史我会写不完的,大家有兴趣的戳bbc出的纪录片吧,我觉得这个玩意入门挺好的。
==================================================
最后写八卦也要养成一个好习惯。
Reference:
[1] Hilton, Lisa. Queens Consort: England's Medieval Queens. Hachette UK, 2010.
[2] Kelly, Amy. Eleanor of Aquitaine and the four kings. Vol. 15.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3] Wheeler, Bonnie, and John C. Parsons, eds. Eleanor of Aquitaine: lord and lady. Springer, 2003.
[4] Weir, Alison. Queen Isabella: treachery, adultery, and murder in medieval England. Random House Digital, Inc., 2005.
[5] Farquhar, Michael. A treasury of royal scandals: the shocking true stories of history's wickedest, weirdest, most wanton kings, queens, tsars, popes, and emperors. Penguin, 2001.


Friday, June 24, 2016

Atlas其七:我围观过的印第安纳

今天脑子抽了一下然后跑到普渡大学去围观了一下,然后忽然想着我就来写一下我围观过的印第安纳州好了。
我第一次听说印第安纳这个地方是拜琛少所赐,说他所谓的暑期实习就是在印第安纳某村子带着高中生焊板子。忽然想着那时候琛少还觉得自己是个学电的男人。
然后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想起来了远馨学妹之前说,很想看两年的生物phd训练把这个从前学电的男人变成了什么样子。
然后在想我以后是不是也会这样被我从前的同学围观,比如生物phd会把学数学的女人变成什么样子。
好了,扒远了。
其实印第安纳这种荒凉的地方本来就没打算去。只是当时实在是受不了我那个小破村子。现在想想大约是因为在某个瞬间这个国家给我的很多压力都在那个时间点上爆发了出来。荒凉,枯寂,无聊,却又压力山大,看着自己shabby的小破公寓就怒气冲天。(其实现在想想我除了告诉自己冷漠以外我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我的问题,只是游戏的心态让我自己好受一点罢了。)
At such, I need a Bohemian trip.
然后我就收了个包就去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围观裙子们去了。
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时候流行过的晚礼服。大约是唐顿庄园最后面的几集里面的裙子样子。觉得已经非常的不华丽了。但是就是这些非常不华丽的裙子几乎是唐顿庄园里面最华丽的裙子了。美美的全是露背装啊。唐顿庄园的台词是Princess Mary也有一件。果然王室的亘古不变的作用包括引领时尚。
然后就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感觉没啥变化。
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十八世纪的衣服。截图来自电视剧the aristocrats。
Duke of Richmond家里的四个姑娘,缺了早夭的Lady Cecilia。
或者更早的(来源:marquise de pompadour)
再来上世纪五十年代Christian Dior设计的裙子:
然后我觉得大约这是最后一个比较正常的时期了。
之后就开始了各种神经病系列。
比如灯笼即视感:
内衣外穿ing:
然后这个荷叶边的算是我唯一觉得神经病系列里面可以看的
然后这个的哲学简直和日本从前拉人力车的在靴子内侧刺绣如出一辙
日本高中生的水手服是不是剽窃这个:
然后我觉得我为kate spade从前的一个手包找到了原形。左图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手包,右图是kate spade的包包。
然后我接着来吐槽这个:
唐!三!彩!的!马!
唐!三!彩!的!
唐!三!彩!
我已经吐槽无力。
殉!葬!品!是!不!能!随!便!展!的!
殉!葬!品!是!不!能!随!便!展!的!
殉!葬!品!是!不!能!随!便!展!的!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为什么呢。
因为殉葬品是专门给死人用的!
你特么这是咒人死啊!
这特么是不吉利的!
这特么不吉利是中国人的传统啊!
麻烦展之前找个人问一下好么!不要给自己的智商秀下限好么!
好吧,既然扒出来了这个问题就多扒一下好了。
从前,古代下葬分两个:随葬品,和殉葬品。当然这个是不讨论人的情况下啦。
随葬品,是墓主人生前用的,死后一起下葬而已。所谓着墓主人一起下
殉葬品是专门制作给死人的。
唐三彩这样的陶俑都是专门给死人的。
为什么要制作这些殉葬品呢。
很简单,唐三彩的马比真的唐朝用来打仗的马还是便宜的多了。
之所以给死人还做的这么好的原因是贵族么,有钱就是任性。
不过八卦一下其实唐三彩的马有些蹄子和底座制作的就不是很好,理由是一般没人细看这种地方,能偷懒就偷懒。
其实很多宋朝的瓷器也是一样的。比如碗啊神马的正面看起来很精美,翻过来看釉却上的不是很均匀。这都是手动制作的年代工匠们偷懒。毕竟谁神经病吃饭的时候把碗倒过来看碗底。 呵呵。
我好像又扯远了。
殉葬品因为是冥器的关系所以不祥,所以正常人不想咒家里人早死的话请尽早的扔到这些东西。
记得从前马未都先生说过这个问题。他用的上下文是老版红楼梦里面贾母房里放着一个唐三彩。
估计这要是真的出现在小说里,布置房间的那个人一定会被骂成大逆不道。
当然我也听过别人说现代就不要迷信了,我只想说美国的这些博物馆既然要展中国的东西就好歹尊重一下中国的文化与习俗。不要成天嚷嚷自己民主与包容然后给自己打脸。
比如去年夏天的大都会的镜花水月展。
说是中国展。
然后我身为一只中国人看到心都凉了半截了。
一群美国人拉着一群法国人自己在那里打脸。
比如,把青花瓷的瓷器碎片插在头上当头饰。
比如,给女人的袍子上面绣一条龙。
我很怀疑这群高加索人这种神奇的印象来源于慈禧一手遮天。
然后慈禧即使一手遮天,人家的仍然只是圣母皇太后。
龙,是给皇帝的。
既然写到这里在八一下,慈安的称号是母后皇太后,慈禧是圣母皇太后。从前有人以为圣母皇太后的地位更高,因为里面有个“圣”字。
然而事实上这只说明了慈禧是母以子贵。慈安的“母后”是嫡,所谓圣母,不过是庶的一个中文中间好听一点的词而已。和凤即凡鸟差不多。
然后我默默的想到了那些被翻译的圣经。
比如玛丽亚,耶稣他妈。
为什么瞬间满满的不能直视感。
扯远了。
其实他家收藏的宋朝的瓷器还可以啦。当然个人观点是南宋以前的瓷器都是不忍直视的。
然后一个浮世绘巨浪即视感的瓶子。瞬间联想到自相似。这货好像是用来出口的。
然后上世纪三十年代不忍直视的芝加哥就被保存在啦印第安纳普鲁斯:
然后一张美国的风景画,让我想到了纳兰容若的“梦中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
然后觉得除了这个博物馆,印第安纳普鲁斯是个非常无聊的城市。我记得我走它dedowntown好像只用了二十分钟就从一边走到了另一边。
然后就呵呵了。
最大的看点大约就是河了。
(图片源自谷歌)
然后八卦一下印第安纳的无聊的另一个体现。
一般一个州都有一个自己对于自己州的定义(nickname),表现在标准定制的车牌上。
比如纽约州是Empire State(帝国州),新泽西是Garden State(花园州),罗德岛是Ocean State,康涅狄格是Constitution State(宪法州),佛罗里达是Sunshine State,伊利诺伊这种比较无聊的地方是Land of Lincoln(吐槽一下伊州恨不得关于历史的博物馆除了在芝加哥的部分以外全都和林肯相关,简直觉得除了林肯就没别的了),印地安那是,,,,Hospitality State。
好客的州。。。。
这特么算什么。。。。。
然后印第安纳的州政府上面,赫然的悬挂着,Indiana, the state that works.
我已经不知道要怎么翻译。
印第安纳,一个运行正常的州?
印第安纳,一个工作的州?
一个州是要多没特点没历史才拿这个说事。
anyway
我表示我回家的路上还特别围观了一下从前琛少焊过板子的地方。
一个地名源于法语的地方,Terre Haute。
然而我要给这个学校最敬业的主页君点赞!
(偷偷好奇他们知不知道我其实是在开黑,我这条post说的是我来围观琛哥流放地)
然后今年脑子抽了一下去了普渡大学。
忽然想到从前有个笑话,说有人以为普渡大学是佛教大学。
以为,普渡啊。
普。。。渡。。。众。。。生。。。
全是音译惹的祸。
然后从前有人说简直不知道普渡的人类日子怎么过,在一个只有两万人的村子里面。(2013年好像该村子变成了三万人)
不过据说普渡大学周边的中餐水平不错?
不知道,我是去围观的。
只是觉得普渡大学里面好多单行道,开车开的累觉不爱。
从前别人说美国的大学没校门,估计原因是校门经常出现在学校的中间?
除此以外并没啥其他的感觉。估计校园见多了普渡也没地导可能也看不到真正好玩的地方。
然后只是觉得学校的兄弟会姐妹会的房子真好看。
然后学校周边是这样的:
比如一望无际的风力发电:
比如玉米:
还有马在悠闲地吃草哦亲
瞬间觉得比流放我的村子还荒凉。